第32枚金牌!中国男乒奥运乒乓球五连冠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08-10 分类:综合体育 阅读:29 评论:0

北京时间8月9日晚,巴黎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冠军决出。由樊振东、马龙、王楚钦组成的中国男乒以3-0大比分横扫瑞典队,夺得金牌。这是国乒男团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立该项目以来连续第五次夺冠。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32枚金牌。

第32枚金牌!中国男乒奥运乒乓球五连冠

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。征战过四届奥运会的36岁老将马龙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“六金王”,以最完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。

樊振东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两枚金牌,加冕男单大满贯,成为中国男乒的中流砥柱。

王楚钦也获得了自己的第二枚奥运金牌,站在了新的起点上。

马龙的结局

这是36岁的马龙第四次参加奥运会。他已经是双圈大满贯选手了。他只参加团体赛,不再参加个人项目。

2006年,18岁的马龙在世乒赛上夺得人生第一枚金牌,成为“二王一马”旁边一颗耀眼的新星。他告诉教练秦志戬,他的目标是大满贯。秦志戬微笑道:“有这个想法很好,但是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的。” 18年后,队友大多退役并成为教练,但马龙却一直在球场上奋力拼搏。

“2016年之前,我的目标是赢得冠军。2016年之后,我的目标变成了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,继续打球。我这么热爱乒乓球,我怎么能不热爱它呢?我可以拥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。”要做的就是无论终点如何都要全力以赴。”

进入巴黎奥运会周期后,“第X次……最后一次”一直是马龙最常说的一句话。

巴黎奥运会男单赛场,当樊振东0-2落后张本智和时,很多人看到这一幕,马龙眼睛都红了。 2016年里约奥运会,马龙对阵韩国选手郑英植的比赛也是这样开始的。当他0-2落后时,刘国梁陪马龙出去换衣服,并告诉他,当他回来时,他会把这当成一种损失。此后,马龙复出。同样的逆境,同样的绝境逃脱,马龙的同理心,更是信任。当范振东赢球归来欢呼雀跃的时候,这一刻,国乒的遗产就完成了。看台上,马龙起立鼓掌。

男子团体比赛中,马龙每场比赛都发挥出色,表现出色。这位外国小粉丝疯狂向马龙表白:“我爱你,马龙!”有这么多外国球迷支持中国队,这让他和队友们都很高兴,同时也希望能够做得更好,“那天我看到了德国老将波尔的退役仪式,希望能够像波尔一样成功,会影响更多的孩子喜欢乒乓球。”

在21年的国家队生涯和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严格训练中,马龙从“鞍山小马”成长为“灵龙队”。他迈出的每一步都铭刻着他的努力和成长,每一处风景都折射着他的辉煌。

六角战士总有一天要脱掉铠甲。正如今年釜山世乒赛上的告别一样,马龙以六枚金牌为自己的奥运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范振东的起点

五天前,在男单比赛中,樊振东一举夺得冠军。在加冕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的同时,他也完成了乒乓球生涯的男单大满贯。他无视了庆祝动作,直接投入到了团战中。范振东把责任扛在了肩上。

一金一银的东京奥运会之旅,让樊振东有了继续奋斗的动力。三年过去了,樊振东年纪大了一些,心智也更加成熟了。他说:“我觉得我应该更注重过程。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否实现心中的想法或目标,但如果我每天都能做好过程,我就可以接受任何结果。”

15岁出道,从“小胖”变成了“董哥”,但范振东依然是一样的笑容,阳光灿烂,一样的身材,充满力量,一样的勤奋,这十多年来一直保持不变。脚踏实地。

以前,范振东累了就会继续训练。现在,观看皇马队的比赛已经成为他放松身心、吸收能量的方式。场上皇马的逆转和胜利,给了范振东很大的乐趣。他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寻找激励因素。这种跨界的学习方式让他对团队合作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投入到了更充实的状态。去打乒乓球。

从东京奥运会的一金一银,到巴黎奥运会的两金,这次也是逗号,不是句号。未来,27岁的樊振东将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乒乓球王朝。

王楚钦的救赎

对于24岁的王楚钦来说,今年是快速成长的一年。作为杭州亚运会四届冠军,王楚钦对自己有着更高的期望。进入奥运年,他的积分一下子跃升至第一。然而谁能想到,在顺利夺得国乒首枚混双金牌后,他却在男单赛场遭遇滑铁卢,不敌瑞典选手莫尔加德止步32强。

“确实,单打被淘汰后,我有点迷茫、不确定、自我怀疑。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点。”王楚钦很幸运,单打结束后,有几天的缓冲时间,包括整个教练组、龙哥,都安慰他,跟他说了很多话,让他慢慢走出来。

“以全新的面貌面对男子团体比赛。”这是他的决心。在帮助球队进入男子团体比赛决赛后,他说:“我又找到了自己。”

今晚的决赛,他和马龙取得领先。经过惊心动魄的五局大战,他们最终击败瑞典组合卡尔伯格/卡尔森,为球队拿下第一分。

年轻人从来不缺乏重新开始的勇气。拿到第二枚奥运金牌后,回望其中的坎坷曲折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(新民晚报特约记者李然然记者陶星英)返回搜狐查看更多

标签: 男团乒乓球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